跳转到内容

双壳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omchiukc留言 | 贡献2016年9月6日 (二) 07:1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雙殼綱
Bivalvia
化石時期: 早寒武世至現在[1][2]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年),圖版 55: Bivalvia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1904年),圖版 55: Bivalvia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雙殼綱 Bivalvia
Linnaeus, 1758
亚纲

双壳纲(學名:Bivalvia),舊作瓣鳃类Lamellibranchia[3]斧足类Pelecypoda),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有75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对瓣状的。壳侧生,开的过程是被动的,其关闭则需要相关肌肉的收缩完成。纤毛抖动在腮部扬起漩涡,使得水及其中的颗粒进入腮部。口通过一条粘膜道以及触须吸取营养颗粒,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许多种是重要的养殖捕捞对象,如珍珠贝等。

分類

在2010年5月,一個有關雙殼綱的新分類在期刊《Malacologia》發表。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使用了多種系统发生学的資訊,例如:分子分析學,解剖分析學,外殼形態學及外殼微構造等方法,去把本綱的物種重新分類。根據這個新的分類,雙殼綱的物種可以分成324個有效的科,當中有214個科只有化石樣本,110個物種延續至現在[4]。這個分類已為WoRMS接納[5]

這個分類的詳細如下[6]

參考資料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ell 198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unnegar Bentley 198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江西青岚湖圆顶珠蚌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學報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10年5月, 34 (3). doi:10.3724/SP.J.1035.2010.00473 (中文(简体)). 
  4. ^ doi: 10.4002/040.052.0201
    {{cite doi}}已停用,请参见{{cite journal}}。
  5. ^ Gofas, Serge. Bivalvia. WoRMS. 2012 [2012-06-30]. 
  6. ^ Carter, J. G.; Altaba, C. R.; Anderson, L. C.; Araujo, R.; Biakov, A. S.; Bogan, A. E.; Campbell, D. C.; Campbell, M.; Chen, J.; Cope, J. C. W.; Delvene. G.; Dijkstra, H. H.; Fang, Z.; Gardner, R. N.; Gavrilova, V. A.; Goncharova, I. A.; Harries, P. J.; Hartman, J. H.; Hautmann, M.; Hoeh, W. R.; Hylleberg, J.; Jiang, B.; Johnston, P.; Kirkendale, L.; Kleemann, K.; Koppka, J.; Kříž, J.; Machado, D.; Malchus, N.; Márquez-Aliaga, A.; Masse, J-P.; McRoberts, C. A.; Middelfart, P. U.; Mitchell, S.; Nevesskaja, L. A.; Özer, S.; Pojeta, J. Jr.; Polubotko, I. V.; Pons, J. M.; Popov, S.; Sánchez, T.; Sartori, A. F.; Scott, R. W.; Sey, I. I.; Signorelli, J. H.; Silantiev, V. V.; Skelton, P. W.; Steuber, T.; Waterhouse, J. B.; Wingard, G. L.; Yancey, T. A synop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Bivalvia (Mollusca) (PDF). Paleontological Contributions. 2011, 4: 1–47. 
  7. ^ 台灣貝類分科查詢. [2015-03-08]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