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丰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豐姓
姓氏
百家姓》第392位
48:
49:
50:

郡望  松阳郡

酆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收錄在《百家姓》中。

起源

[编辑]
  • 源一。

源于高辛氏,出自上古时期帝喾臣子酆侯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帝喾高辛氏,名姬俊,又名高阳氏,号亡斤,公元前2315~前2213年待考,是轩辕黄帝的曾孙,少昊金天氏的孙子,在位七十年。青铜铭文记载:“黄帝初祖在虞,虞帝始祖在辛,高辛元年,岁在大梁。” 高辛氏执政时期,属下有臣子叫酆侯且,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酆氏,在后来的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字被简化为“丰”字,该支酆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

  • 源二

源于姜姓,出远古时期帝喾之妃陈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陈酆,亦称陈锋,她是远古时期帝喾的妃子,后世的尧帝就是她所生的。这在史籍《前汉·古今人表》中有记载:“陈酆,帝喾妃,生尧。师古曰:即陈酆也。” 在帝喾的支庶子孙中以及陈酆的族人中,有以先祖母的名字为姓氏者,称陈酆氏、陈锋氏,再后有省文分衍为单姓酆氏、陈氏者;在后来的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字被简化为“丰”字,该支丰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

  • 源三

源于姜姓,出自殷商时期古逢国君主酆伯,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商王朝时期,在胶东半岛有一个姜姓诸侯国,叫逢国。 据史籍《左传》、典籍《国语》的记载,东夷姜姓逢国之君,称酆伯,亦称逢伯,为殷、周之际的姜姓诸侯,世居齐地,故址在今山东省益都县的西北部。到了周成王姬诵继位之后,其叔父管叔、蔡叔联合了武庚禄父、东夷之国、殷商遗民等发动叛乱,持续了三年之久方被周公旦所剿灭。由于逢国在当时也参与了叛乱,因此国君酆伯被废黜了爵位。酆伯被废黜,其逢国亦因此被废除而消亡,地归齐国。逢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中有以国君名号为姓氏者,称酆氏;在后来的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字被简化为“丰”字,该支丰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

  • 源四

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子姬子于的后人以封邑名称为氏。

  • 源五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丰水流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典籍《诗·大雅》中记载:“丰水东注。”丰水,是古代对中国北方一条河流的称谓,源出今陕西省咸阳市南部秦岭山脉的鄠南山丰谷,向北流注入渭水,实际上是渭河的一条支流。这在史籍《后汉书·郡国志·注》中有更详细的记载:“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于渭,通作沣。”商王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将西伯侯都城迁到沣水西岸的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部),其地后来成为宗周的重要地域组成部分,最后以沣水流域为根据地,孕育并使姬姓周族发展壮大,最终灭了殷商王朝。 在沣水流域之丰邑的周族人中,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沣氏,后简为丰氏相传。

  • 源六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字被简化为“丰”字,该系酆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史称酆氏正宗。而该系酆氏族人也有误简为丰氏者。

  • 源七

出自西周初期姞姓酆国。 关于这个酆国,著名的虢国墓地发掘主持人姜涛认为,她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并以“室叔簋”铭文为证:“室叔作酆姞旅簋”。这件“室叔簋”是室叔为其妻子所铸造的青铜器,其妻为酆国人,该酆国为姞姓,故称“酆姞”。 姞姓酆国的国君在历史上多在周王朝为卿,因此“酆白簠”很可能就是该酆国君主为媵兽国之女孟姞所制作之器。 在该酆国的王族子孙以及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酆氏;在后来的文字简化过程中,“丰”字被简化为“丰”字,该系丰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

  • 源八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公子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的郑穆公姬兰有个儿子叫公子酆,他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出任郑国上大夫。到了公子酆的孙子一辈,叫酆施、酆卷,实际上就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后代皆称酆氏,亦史称酆氏正宗;在后来的文字简化过程中,“酆”字被简化为“丰”字,该系丰氏族人多有顺势简改为丰氏者,世代相传。有许多丰氏族人皆尊奉郑穆公姬兰为得姓始祖。

  • 源九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公子偃,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潜夫论》中记载:“有酆将氏。”汉朝学者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记载:“穆公之子,各以其字为姓,有酆将氏。”据史籍《左传》记载:“郑穆公子偃子游,其后为游氏。”公子偃,字子游,也是郑穆公姬兰的一个儿子。在春秋时期,“游”与“将”二字通假,因此公子偃又称子将。

  • 源十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戎狄族酆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有酆国国君称作“丰王”,就是姬姓戎狄族人王者的称谓,在出土的西周时期兵器“酆王斧”上的铭文就为“酆王”。据史籍《史纪·秦本纪》中的记载:“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酆王妻。”详细记述了在西周晚期,戎狄族占据了周人的发源地“岐、酆之地”,故而戎狄之君主将自己在该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酆国”,而戎狄之王即自称“酆王”。因此,此酆国地望应与秦国、晋国临近,即今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戎狄酆国,在诸夏正史中没有什么详实的记录,但在周幽王姬宫湦五年(秦襄公嬴开元年,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给戎狄酆国的君主“酆王”为夫人,则是有很明确的历史记载的。

  • 源十一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伯要歹氏部落,以地为氏,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地区)、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岳特氏多冠汉姓为酆氏、巴氏、白氏、陈氏、联氏、高氏、包氏、罗氏等。

  • 源十二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等记载: ⑴.满族乌扎喇氏,满语为Ujara Hala,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是满族中的著姓,人口众多,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和(撒尔忽卫,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其中蒙古族乌扎喇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锡伯族乌扎喇氏世居黑龙江北岸。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吴氏、乌氏、武氏、酆氏等。该支酆氏始祖为乌扎喇·酆绅,满洲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驻防,呀初从征大明,之后镇守扬州,以战功出任协领,累官至正白旗副都统,后历任宁夏、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等地将军,在乌扎喇·酆绅的后裔子孙中,大多为吴氏,亦有一支酆氏,是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 ⑵.满族酆佳氏,满语为F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逐渐融入鲜卑族,后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玛克丹(今长白山玛克丹),所冠汉姓即为丰氏。

  • 源十三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亦称郭布尔氏、郭博勒氏,满语为Gobeir Hala,以地为氏,世居郭博勒阿彦(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赞卡村一带),后改汉姓为郭氏、酆氏等。该支酆氏鼻祖为满清光绪年间的满洲正白旗副都统郭贝尔·酆伸阿,在甲午战争时期与日寇对阵中屡战屡败,后来甚至望风而逃,在郭贝尔·酆伸阿的后裔子孙中,是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酆氏,世代相传。

  • 源十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瑶族、苗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酆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丰氏,世代相传。

郡望

[编辑]
  • 松阳郡,今浙江松阳县西。
  • 京兆郡,陕西省西安市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之一,今西安市市区。

堂号

[编辑]

京兆堂:以望立堂。 松阳堂:以望立堂。 尚义堂:宋朝时候,酆有俊先后为扬州府和镇江两处的知府。他勤政爱家,最讲义气。他朋友的女儿被人拐卖到青楼。有俊花重金赎回,给她选了一个最好的读书人为婚,还打发她出了嫁,一直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看待。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这种义气。

分布

[编辑]

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地,其他地区亦有少量分布。 丰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姓源的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二位门阀。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很广,津之武清,静海,河北之青县黄骅尚义、景县,邢台南宫,山东之曲阜、商河、平邑、平度、龙口、文登、昌乐、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川,安徽,上海,湖北省浠水县等地均有此姓,河南之罗山县。 今河北省的邢台南宫市,天津市的静海县、武清县,河北省的尚义县、景县、沧州市、大城县北魏乡位吉村、邯郸市、邢台市,河南省的信阳市、开封市、新乡市延津县、商丘市、南阳市新野县、郑州市,安徽省的黄山市祁门县、阜南县、太和县、亳州市、淮北市、六安市、桐城市、合肥市,山东省的商河县、平邑县、平度县、龙口市、昌乐市、鱼台市、费县、曹县、曲阜市、聊城市、日照市、烟台市、威海市、胶州市、临清市、临沂市,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江西省的婺源县、瑞昌市常丰县、丰城市、井岗山市、上饶市、南昌市,江苏省的丹阳市、南京市、苏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浙江省的金华市汤溪镇、丽水市遂昌县、金华市兰溪县,陕西省的咸阳市礼泉县、户县、西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县,云南省的陇川县、河口市,辽宁省的北票市,上海市,北京市,山西省的朔州市山阴县、应县、临汾市浮山县,湖南省的长沙市、常德市、永兴县、汨罗县,湖北省的黄冈市团风县、武汉市、监利县、汉川市、襄樊市,重庆市的渝中区,四川省的合川县等地,均有丰氏族人分布。

参考资料

[编辑]

杨秀源著.《锦屏姓氏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第35页

外部連結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豐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