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國大陸—香港關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D981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16-11-05T03:00:59+00:00}}
{{refimprove|time=2016-11-05T03:00:59+00:00}}
{{Expand|time=2014-12-03T19:08:16+00:00}}
{{Expand|time=2014-12-03T19:08:16+00:00}}
{{Infobox Bilateral relations|中國大陸與香港|國大陸|香|mission1=[[中人民政府駐香港特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mission2=[[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駐京辦]]}}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簡稱'''中港關係''',是指[[中国大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行政区]]之间的关系。1997年,根据[[合聲明]],英國将[[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其[[特別行政區]]。香港依據《[[香港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簡稱'''中港關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之间的关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香港主權按1984年簽訂之[[中英聯合聲明]]於1997年由英國[[香港主權移交|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其[[特別行政區]],並且根據《[[香港基本法]]》享有[[自治權]],因而與中國大陸城市不同,香港與中國大陸之文化及制度等差異較大。有論者指近年中方作出各種行為去單方面重新演繹中港關係,與國際廣義上的自治(如:英國與[[直布羅舵]]的關係)愈見差距,令[[中港矛盾|中港矛盾]]日深兼引發各種抗議和衝突。

== 歷史 ==
== 歷史 ==
{{see also|香港歷史}}
{{main|香港歷史}}
香港地區自[[秦朝]]起属[[番禺 (古代)|番禺]],东晋至唐朝属[[宝安县]],明朝到[[清末]]属新安县。1842年,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后把[[香港岛]]割讓給[[英國]]。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一國兩制」的形式收回香港。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主體文件及6份附件。2014年12月18日,[[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珠三角地区]]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Simple Horizontal timeline
|width=800px
|border=none

|row1=note
|row1-1-text='''[[香港歷史]]'''
|row1-1-arrow= 
|row1-1-at=1820
|row1-2-text=[[南京条约]]
|row1-2-at=1842
|row1-3-text=[[北京条约]]
|row1-3-at=1860
|row1-4-text=[[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row1-4-at=1898
|row1-5-text=[[香港保衛戰]]
|row1-5-shift=-4em
|row1-5-at=1941
|row1-6-text=[[香港重光]]
|row1-6-at=1945.7
|row1-7-text=[[香港主權移交]]
|row1-7-at=1997.5

|row2=timeline
|row2-height=3em
|row2-bordertop= 1px solid #000;
|row2-borderbottom= 1px solid #000;
|row2-1-text=[[清朝]]<br>{{flagicon|Qing Dynasty}}
|row2-1-colour=#FFF28E
|row2-1-to=1842
|row2-2-text=[[英屬香港]]<br>{{flagicon|United Kingdom}}&nbsp;&nbsp;&nbsp;{{flagicon|Hong Kong|1910}}
|row2-2-colour=royalBlue
|row2-2-to=1941
|row2-3-text=[[香港日佔時期|日]]<br>{{flagicon|Hong Kong|1941|size=15px}}
|row2-3-colour=white
|row2-3-to=1945.6
|row2-4-text=[[英屬香港]]<br>{{flagicon|United Kingdom}}&nbsp;&nbsp;&nbsp;{{flagicon|Hong Kong|1959}}
|row2-4-colour=royalBlue
|row2-4-to=1997.5
|row2-5-text=[[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香港特區]]<br>{{flagicon|PRC}}&nbsp;&nbsp;&nbsp;{{flagicon|Hong Kong}}
|row2-5-colour=#ED8B8B

|row3=note
|row3-1-text='''[[中国历史]]'''
|row3-1-arrow=&nbsp;
|row3-1-at=1820
|row3-2-text=[[辛亥革命]]
|row3-2-at=1911.75
|row3-3-text=[[第二次国共内战|國共內戰]]
|row3-3-at=1949.75

|row4=timeline
|row4-height=3em
|row4-bordertop= 1px solid #000;
|row4-borderbottom= 1px solid #000;
|row4-1-text=[[清朝]]<br>{{flagicon|Qing Dynasty}}
|row4-1-colour=#FFF28E
|row4-1-to=1912
|row4-2-text=[[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br>{{flagicon|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1912}}&nbsp;&nbsp;&nbsp;{{flagicon|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row4-2-colour=#9FCCFC
|row4-2-to=1949.75
|row4-3-text=[[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br>{{flagicon|PRC}}
|row4-3-colour=#ED8B8B

|row5=scale
|from=1825
|to=2020
|inc = 25
|axis-nudge=-0.8em
}}

香港地區,自[[秦朝]]以來,時由中原歷代帝制王朝所統治,一直到[[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於1842年把香港割讓給[[英國]]。香港從此與中國大陸隔離,在這期間中國大陸內亂外患不斷,包括1911年的革命黨徒與武昌新軍共同推翻清朝統治、各省響應,以及1949年[[中國共產黨]]戰勝[[中國國民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管轄中國大陸至今。

1997後,中港關係以「一國兩制」規定,該概念是昔日中方為收回香港的權宜之計。這概念雖在中英雙方《中英聯合聲明》中訂明,亦在中方按其原則制訂出來的《基本法》裡都以條款訂明了中港角色的分野,不過有論者指近年中方作出各種行為去單方面重新演繹中港關係<ref>[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article/1615828/real-threat-rule-law-lies-npcs-reform-ruling Real threat to rule of law lies in NPC's reform ruling 南華早報 2014年10月14日]</ref>,與國際廣義上的自治<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nomy 自治 Autonomy - 維基百科 (英文版)]</ref>愈見差距 (例子:英國與[[直布羅舵]]的關係),令兩者矛盾日深兼引發各種抗議和衝突。香港在[[英治時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經驗下為[[自治]]的[[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國際標準為準繩<ref>[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8%AF%E8%8B%B1%E6%99%82%E4%BB%A3-%E9%87%8D%E5%AF%AB%E6%88%91%E5%9F%8E%E6%95%85%E4%BA%8B-%E4%B8%8B/ 《港英時代》鄺健銘]</ref>;至於中方,有論者認為仍是一元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管治概念的實施上與昔日帝制時代的天朝主義<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apple/art/20110130/14922760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蘋果日報 2011年1月30日]</ref><ref>[http://www.oupchina.com.hk/at/2012/book09.asp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陳冠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ref>無異,這亦是中港矛盾的根源之一。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雙方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主體文件及6份附件。

2014年12月18日,[[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此為關於[[中國大陸]]在[[廣東省]]及香港之間,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


==矛盾==
==矛盾==
{{main|中港矛盾}}
{{main|中港矛盾}}
1997年[[香港回归]]後,中国大陆與[[香港特区]]產生一系列矛盾衝突<ref>[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2/10/31/22758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 輔仁媒體. 白恩樑. 2012年10月31日. </ref><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08/18034785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 蘋果日報 奉己. 2012年10月8日</ref><ref>[http://hk.aboluowang.com/comment/2012/0217/236154.html 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 何清漣 阿波羅新聞 2012年2月17日</ref>。不少[[香港人]]擁有[[香港文化|自身文化]][[歸屬感|認感]]情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尤其與中國大陸)有差異引發了一部分香港民衆為一方、大陸政府及一部分大陸民衆爲另一方的衝突<ref>[http://rthk.hk/mediadigest/20120913_76_122901.html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ref>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個別的語言暴力事件以及[[梁振英]]任[[香港行政長官]]後加速推行港两地融合的政策,所引发之种种弊处,亦進一步使到兩地关系急劇恶化、矛盾日益加深。<ref>[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630/34335810/ 港人「討厭認同感被中國貶低」]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年6月30日</ref>
1997年[[香港回归]]後,香港與内地產生一系列矛盾衝突<ref>[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2/10/31/22758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 輔仁媒體. 白恩樑. 2012年10月31日. </ref><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08/18034785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 蘋果日報 奉己. 2012年10月8日</ref><ref>[http://hk.aboluowang.com/comment/2012/0217/236154.html 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 何清漣 阿波羅新聞 2012年2月17日</ref>。部分[[香港人]]与部分内地人,由于不了解、不认对方的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衝突<ref>[http://rthk.hk/mediadigest/20120913_76_122901.html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ref>,例如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此外,[[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推行港两地融合的政策,亦進一步加深了矛盾。<ref>[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630/34335810/ 港人「討厭認同感被中國貶低」]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年6月30日</ref>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概念在《中英聯合聲明》中已有论述,亦在《基本法》裡以條款訂明了中港角色的分野,不過有論者指近年中方作出各種行為去單方面重新演繹中港關係<ref>[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article/1615828/real-threat-rule-law-lies-npcs-reform-ruling Real threat to rule of law lies in NPC's reform ruling 南華早報 2014年10月14日]</ref>,與國際廣義上的自治<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nomy 自治 Autonomy - 維基百科 (英文版)]</ref>愈見差距 (例子:英國與[[直布羅舵]]的關係),令兩者矛盾日深兼引發各種抗議和衝突。


香港在[[英治時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經驗下為[[自治]]的[[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國際標準為準繩<ref>[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8%AF%E8%8B%B1%E6%99%82%E4%BB%A3-%E9%87%8D%E5%AF%AB%E6%88%91%E5%9F%8E%E6%95%85%E4%BA%8B-%E4%B8%8B/ 《港英時代》鄺健銘]</ref>;至於中方,有論者認為仍是一元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管治概念的實施上與昔日帝制時代的天朝主義<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apple/art/20110130/14922760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蘋果日報 2011年1月30日]</ref><ref>[http://www.oupchina.com.hk/at/2012/book09.asp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陳冠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ref>無異,這亦是中港矛盾的根源之一。
==观点==
==观点==
===香港主体性===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即獨立鮮明的地方性格與意識),曾作出極到位的觀察: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经對英治下[[香港独立运动|香港主體性]]评论称:香港与英國相距甚远,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发展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为[[四小龙]]之首、東南亞運輸樞紐和世界金融中心。虽然香港由英國人管治,可是思想文化卻以[[中华文化]]為主,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思想回歸問題。」<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 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年10月24日。]</ref>


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1997年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政府擔心的国家分裂,所以香港目前面對史無前例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歷史、價值和身份方面的主體性徹底消滅。」<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年11月11日。]</ref>
「(在主權移交前)國管遠離大不列顛十萬八千里的香港,即使沒有作出任何高度自治的承諾,香港還是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繼往開來了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執塑膠假髮、製衣等業世界牛耳,又成了東南亞運輸樞紐和世界有數的金融中心。英國人管治得法,可是,港人的思想文化卻以華人為主,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更沒有可能約束言行的思想回歸問題。」<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 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年10月24日。]</ref>


亦有學者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指出英國是海洋國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屬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視野上看重香港在亞太區域上的角色;而作為[[跨大陸國家|大陸國家]]的中國則講求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港英時代》導論 鄺健銘]</ref>
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主權移交後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擔心的分裂,和殖民地的年代不同,香港目前面對的並非以往的局部或單一層面的清洗,而是史無前例的有關香港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作為歷史、價值和身的主體性徹底消滅。」<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年11月11日。]</ref>

亦有學者從地緣政治分析,指出英國是海洋國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屬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視野上看重香港在亞太區域上的角色;而作為[[跨大陸國家|大陸國家]]的中國則講求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900 《港英時代》導論 鄺健銘]</ref>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Reflist|2}}
{{Reflist|2}}


== 相關參見 ==
== 相關參見 ==
*[[深港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

{{香港對外事務}}
{{香港對外事務}}



2017年2月6日 (一) 17:09的版本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簡稱中港關係,是指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1997年,根据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将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其特別行政區。香港依據《香港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

歷史

香港地區自秦朝起属番禺,东晋至唐朝属宝安县,明朝到清末属新安县。1842年,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后把香港岛割讓給英國。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一國兩制」的形式收回香港。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主體文件及6份附件。2014年12月18日,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珠三角地区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矛盾

1997年香港回归後,香港與内地產生了一系列矛盾衝突[1][2][3]。部分香港人与部分内地人,由于不了解、不认同对方的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衝突[4],例如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此外,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推行深港两地融合的政策,亦進一步加深了矛盾。[5]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概念在《中英聯合聲明》中已有论述,亦在《基本法》裡以條款訂明了中港角色的分野,不過有論者指近年中方作出各種行為去單方面重新演繹中港關係[6],與國際廣義上的自治[7]愈見差距 (例子:英國與直布羅舵的關係),令兩者矛盾日深兼引發各種抗議和衝突。

香港在英治時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經驗下為自治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國際標準為準繩[8];至於中方,有論者認為仍是一元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管治概念的實施上與昔日帝制時代的天朝主義[9][10]無異,這亦是中港矛盾的根源之一。

观点

香港主体性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经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评论称:香港与英國相距甚远,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发展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为四小龙之首、東南亞運輸樞紐和世界金融中心。虽然香港由英國人管治,可是其思想文化卻以中华文化為主体,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思想回歸的問題。」[11]

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1997年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政府擔心的国家分裂,所以香港目前面對史無前例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在歷史、價值和身份方面的主體性徹底消滅。」[12]

亦有學者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指出英國是海洋國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屬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視野上看重香港在亞太區域上的角色;而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則講求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13]

參考資料

相關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