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六安

座標31°44′43.7″N 116°30′16.9″E / 31.745472°N 116.504694°E / 31.745472; 116.504694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六安 (搞清楚)

31°44′43.7″N 116°30′16.9″E / 31.745472°N 116.504694°E / 31.745472; 116.504694

六安
六安市
花名:皖西
六安位置圖
六安位置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徽
地級政區地級市
轄下一級政區2區、5縣
轄下二級政區156個鄉鎮、8條街道[1]
設市年1978年
市長畢小彬
市委書記孫雲飛
政府駐地金安區
總面積17976[1] km²
城市化率(2012)38.9[2]%
人口
總人口(2012)561.5萬[2]
戶籍人口(2012)710.3萬[2]
人口密度309.4人/km²
民族漢族
官方語言普通話
本地語言江淮官話中原官話
人口密度據中文版
經濟
GDP(2012)918.2億人民幣[2]
人均GDP16248元人民幣[2]
時間
時區中國時區(UTC+8
識別信息
電話區號+86 (0)564
郵政編碼237000
車牌皖N
政區代碼341500
網站 六安市府

六安粵拼luk6 on1普通話拼音:Lù'ān)喺安徽西部,家下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嘅一個地級市,叫六安市luk6 on1 si5。佢係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嘅六安瓜片嘅產地,呢種茶係種綠茶。

地理同歷史

[編輯]

方位

[編輯]

呢個地方喺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1]。東面係合肥,東北面係淮南,北面係阜陽,南面係安慶,西面分別有湖北黃岡同埋河南信陽

地名

[編輯]

「六」字喺現代統一嘅普通話標準音係liù,不過喺當地(淮語)同淮語地區入邊,「六」字嘅地名都係讀lù,所以六安嘅外文拼法唔係「Liu'an」,而係「Lu'an」,類似嘅例子重有南京嘅六合,係同喺粵語度嘅六/陸同音嘅情況一樣。「六」字屬入聲字,作爲係明清官話標準音嘅老派南京話,讀法就係跟著「陸」lu5

不過《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就將liù確立成「六」嘅唯一讀法,[3] 同當地習慣唔一致[4],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係批准過保留當地嘅讀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出版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划簡冊》就採用咗lù嘅讀音。中國中央電視台同其他廣播電視台播音喺依家係都要跟著《現代漢語詞典》去讀,而安徽廣播電視台、六安廣播電視台嘅播音仲保持著當地講法[5][6]

史同淵源

[編輯]

喺古時,六安係姓皋陶部族聚居同活動嘅地方[7],到咗西周,當地係形成咗英、六、蓼、群舒諸方國。入春秋後,據《春秋·文公五年》載喺公元前622年俾楚國楚穆王滅咗。而《左傳》有補充話,噉係因為六國背叛楚國而親近東夷嘅結果。同一年楚穆王仲吞併咗蓼國(依家位置河南固始縣)。魯國大夫臧文仲喺兩國俾吞併後,有感慨過皋陶同庭堅高陽氏嘅後代,八愷之一)後裔嘅消亡[8]。到咗漢武帝時再喺當地設立返六安嘅建制,就咁繼承咗六國嘅原名同音韻嘅歷史[9]

「六安」嘅誕生

[編輯]

項羽喺公元前206年封咗六地人英(黥)布做九江王,設都喺六(依家六安市北嘅西古城)。到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漢。西漢嘅時候搞郡國制,呢一帶分拆成衡山國同淮南國,而淮南國就仲係喺六度設都。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起事失敗後自盡,同年武帝奪取咗衡山國入邊嘅六縣、安風、安丰等縣首字,別衡山國做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嘅意思,就開始有咗六安呢個名[10]

地區中心嘅變化

[編輯]

城池

[編輯]

古六國嘅城址,喺依家嘅城東鄉三女墩,距縣城9公里,舊志係記名作「東都城」。漢淮南王英布嘅故六城,就喺依家嘅城北鄉城北村,距縣城6公里,舊志係記名作「白沙城」,現代叫法係「西古城」。漢六安國六縣嘅城址,就喺依家嘅縣城以西9公里嘅裴家灘,舊志係記名作「西古城」。到咗盛唐縣定治嘅騶虞城,就喺依家嘅六安城西門外一帶,舊志係記名作「郭外古城」,呢個古城(牆身)後邊俾大水浸到爛咗,到咗明洪武年間,重新改造過後再加返啲磚,到正德年間經咗整建,延續咗一個較完整嘅六安城格局[11]

管治機構

[編輯]

辛亥革命開始有咗六安軍政分府,喺民國2年(1913)到民國16年(1927)北洋政府時設立咗六安縣公署,跟著一路到民國37年(1948)國民政府時都係六安縣政府管治,到中共解放軍接管後就設置咗縣同市兩級嘅民主政府[11]

經濟嘅發展

[編輯]

地區嘅商業活動

[編輯]

喺公元前241年,喺六安嘅壽春經已係繁華嘅大邑。到咗隋開皇元年(581年),金寨開順都係成為咗商業大鎮。喺宋嘉祐六年(1061年),壽州場、霍山場、開順場統計嘅年購茶量佔據咗宋十三個茶場銷茶量嘅21.8%。到清代後期喺正陽關係商賈雲集,就光緒年間統計有一百五十多個較大嘅商號,仲開始出現瑞東公司、中南煙草公司等外資、合資商行。時正陽關日均有30多條船隻泊港,有咗「皖北秦淮」嘅名號。而六安縣入邊嘅蘇家埠、毛坦廠,金寨縣流波,霍邱縣河口、葉集,舒城縣桃溪、梅河,壽縣迎河、隱賢,霍山縣諸佛庵、漫水河等集鎮,都係成為咗農市交易嘅集散中心[10]

城入邊嘅商業活動[11]

[編輯]

喺清末時,當地嘅商業係由外來嘅商幫主導,當中係以票號、錢莊有最強嘅資本力量,跟著就係綢布、茶葉。各商幫喺六安城關同蘇家埠仲設有自己嘅會館,方便各自嘅活動。而當地嘅商人就淨係有做糧行、麻行同竹、木行等中間行業,仲會做唔少啲細生意,好似係鞋錐、絨花、腰帶、紗網、發簪、頭油、刷之類。喺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西洋貨開始進入六安當地,最早入市嘅有「洋布」(即市布),跟著係「洋油」(火水)、「洋煙」(卷煙)、「洋皂」(番梘)、「洋火」(火柴),統稱「五洋」。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火水開始喺六安發售,時一桶(28市斤)賣價係1個1(銀元),英商亞細亞、美商美孚兩家公司都有喺六安城關開舖。卷煙係遲一兩年跟著打入六安嘅市場。

民國27年(1938年),因為中日戰爭嘅關係,六安城關度建起咗消費合作社同企業公司。呢陣時界首、合肥、舒城同河南等地商人湧入咗六安,將由淪陷區同戰區買入嘅食鹽、藥品、布匹等物資,車到去六安散貨。到民國36年(1947年),當地嘅商人都開始做「五洋」生意,仲有咗當地人做雜貨、百貨、綢布、藥品、文具、首飾生意,仲有埋人開酒樓、茶館等。到1949年2月中共政府統計嘅時候,當地係有商戶七千幾,做商業嘅就有八千幾人。

喺1956年中共政府對私營工商業開搞社會主義改造,當地嘅私營商業全部俾納入咗改造範圍,直至1965年當地統計數字係有三成倒嘅小商販接受咗登記管理,仲有4.27%嘅商戶係放棄咗生意去返耕田。喺1957年到1959年啲私人商戶係繼續減少,經歷多輪運動嘅打擊,去到1977年當地在冊登記係剩低商販兩百多啲。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跟著中央政策嘅轉變當地嘅商業重新恢復同發展起身,到1986年尾在冊嘅商販係過萬。

舊遺跡

[編輯]

由於當地對歷史文化嘅保護不足,有唔少珍貴嘅遺跡受到破壞,依家嘅六安市區入邊就有魁星閣、六安大戲院等建築經已經清拆咗,大減當地嘅歷史底蘊。另外被譽為「六安古八景」之一嘅龍穴山,由於進駐咗石料廠搞採石,搞到剩低咗半座龍穴山,係好難再修復返原貌[12]

皋陶墓

[編輯]

被孔子讚譽係上古四聖之一嘅皋陶,墓地據《史記·集解》記載:裴駰按《皇覽》曰「皋陶冢在廬江六縣」。清乾隆《六安州志·古跡》記載:「州東十五里。六故楚地,楚人稱『公琴』」。水經注就寫咗話:「公猶君也,琴猶陵也」。到明崇禎八年,州守何鳴鳳開始豎立返個碑。據近現代嘅發掘,個墓葬依家喺中心城東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側15米處,而喺東北35米處係皋陶祠舊址。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嘅「古皋陶墓」碑刻,主體係圓形土冢,墓頂上有個黃連木,形同華蓋。喺1981年當局評定墓葬係六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仲被上海辭書出版社收入咗《中國名勝大辭典》[10]

九拐十八巷[13]

[編輯]

六安城嘅城址經歷咗頻繁嘅變遷,屋宇樓閣毀建交替,建構咗紛繁復雜嘅城坊格局,俗稱就係「九拐十八巷」。其中嘅九拐係:等駕拐、魚市拐、茶葉拐、倉房拐、書院拐、潘家拐、上拐頭、田家拐、大井拐。按照古樓大街彎彎曲曲、寬寬窄窄嘅路線,依次經過咗設有官家倉儲嘅倉房拐,專賣茶葉嘅茶葉拐,買賣魚穫嘅魚市拐,跨過黃大街喺老城南門入城口嘅草市街口,就到咗乾隆皇帝當年落江南時、啲文武大員等候接駕嘅等駕拐,坊間又叫做迎駕拐。順著「九拐」行基本上就可以行勻成個六安老城。

所謂十八巷,係為咗對應拐數九嘅一個虛數,實際計返就遠唔止十八巷:頭道巷、二道巷、三道巷、書版巷、塘子巷、扎筆巷、和平巷、棚場巷、龍須巷、觀音寺巷、關帝廟巷、萬壽寺巷、城隍廟巷、九拐巷、牛角巷、翠花巷、鹽店巷、霍老婆巷。

呢啲街巷由老城嘅北端開始,沿古樓大街向南伸展,似點點珠玉咁,散落古城嘅大街小巷入邊,穿針引線連點成片。隨著現代城區嘅清拆同改造,九拐十八巷嘅格局消失咁,有啲地頭就變成咗半邊拐,有啲巷都係剩低咗半邊。

在地嘅風俗[11]

[編輯]

節慶紅白事嘅「十大海」宴席

[編輯]

婚喪嫁娶同壽誕節日、人情往來嘅設宴,最丰盛嘅宴席係叫「十大海」。跟著仲有分「雞頭」、「粉絲」同「海參」幾種,係以第一碗上嘅餸名而定。最上等嘅係「八碗八碟兩道點」,菜餸係話要捧盤一碗一碗咁端過去,而且頭几碗餸嘅次序唔變得,尤其係第三碗,一定要上圓子(?)。一般喜宴嘅標准係十碗茶。喪宴就係「八大海」,同喜宴比係少咗圓子同蝦米湯兩碗,廚房整嘅時候仲唔放得豉油等紅色嘅佐料,要將肉都燒成白色以示哀悼。

嘆茶

[編輯]

當地城鎮嘅人舊時有品茶嘅習慣,晨早會係寧願唔飽肚都要飲茶,就會清早就上茶館,嘆茶吹水殺時間。當地人係將呢樣習慣同晚黑沖涼相比,有「早上皮包水(嘆茶),晚上水包皮(沖涼)」嘅講法。1949年之前縣城集鎮入邊就係有好多嘅茶館,大家都習慣喺度交友會客、傾計做生意;啲老人趁完墟,都中意去茶館度唞下。舊底當地啲茶館仲可分成三等,第一等係餐館兼茶館,如四海升平樓等,除供應一般蒸炸糕點,仲有當地嘅燙面、油酥等高級茶點,多係達官顯貴入去;第二等係有字號嘅茶館,各有自己特色嘅蒸炸點心,如興武園出名係開花獅子頭,得月樓同悅來園就係出名雞絲包,齊云樓出名就係燙面餃子,第一泉同朝陽亭出名燒賣,多係中層市民同商人幫襯;最尾嘅就係冇字號嘅茶館同茶棚,得蒸或炸嘅點心,嘆茶唔使荷包出好多,係受平民大眾歡迎。1950年代後,茶館逐漸絕跡,不過一般酒店、浴池仲有茶水供應。

[編輯]
  1. 1.0 1.1 1.2 進六安:概述篇原著喺2015年4月27號歸檔。喺2014年5月31號搵到
  2. 2.0 2.1 2.2 2.3 2.4 安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原著喺2016年4月12號歸檔。喺2014年5月31號搵到
  3. "六安"地名的讀音國社會語言學研究所。2017-03-08。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02-19。喺2017-03-08搵到
  4. 典取消六安"lu"讀法改讀"liu" 網友抗議安晚報。2013-08-26。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12-02。喺2013-08-26搵到
  5. "六安"讀音再起爭議,安徽媒體發聲:"六"在這里應讀lù湃新聞。2021-05-18。喺2021-05-18搵到
  6. 於六安市的地名拼音,民政部區划地名司給出了權威說法湃新聞。2021-05-20。喺2021-05-20搵到
  7. 史記·索隱》載:「六安國六安,咎後偃姓所封國」
  8.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文公五年》,中華書局1990年5月第2版,第539頁。
  9. “六安”到底怎么读,本来不该有争议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5月21號,. 吴睿鸫(公务员) 2021-05-21 新京报
  10. 10.0 10.1 10.2 六安地区志 1996年 中共六安地委、六安行政公署、《六安地区志》编委会
  11. 11.0 11.1 11.2 11.3 六安县志 1992 中共六安县委、六安县人民政府、六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12. 罗俊荣委员代表民革六安市委的发言:关于加快发展城区及近郊历史文化旅游的建议 2020-05-2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六安市委员会
  13. 六安人不得不知的“秘密”!那些老六安人的记忆你知道几个?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5月24號,. 2020-08-30 裕见皋城 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