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丁
谚文백정
汉字白丁
文观部式Baekjeong
马-赖式Paekchŏng

白丁中国古代指“没有功名、没有官职或文盲的平民”,如《隋书李敏传》:“(隋文帝)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指“隶属军队指挥而没有军籍的民间壮丁”[1]。他们身著朴素白色上衣因此称之为白丁(另有因封建等级制度家门上不准安装门钉,故称白丁的说法)。

朝鲜王朝开始“白丁”便是没有自由之人。七般公贱指的是官妓生族、驿卒、狱卒、犯罪逃亡者,八般私贱则指巫女皮革制品的工匠、使令(宫庭乐师)、僧侣卖艺之人、男寺党、举史(表演唱歌跳舞的卖艺之人)以及白丁。

1423年开始、朝鲜世宗为了缓和对屠夫的差别待遇将他们称为“白丁”,地位较高的是良民[2]这样子的阶级差别意识之下,渐渐地“白丁”一词便成中下阶层的代名词。一部分白丁来自图们江以南的女真人与契丹人,另一部分是政治犯。他们生活在都市与村庄以外边鄙地区,以数十户至数百户聚居。

他们本来只可从事屠宰业者、肉贩与柳器匠,后来规制放松,充当官家刽子手,甚至从事农业。但最多还是与屠牛有关的工作(他们本身对农业兴趣不大)。因为他们没户籍,可免于官府的征税和徭役,反而成为朝鲜时代后期可有资本蓄积的阶级。

解放运动

[编辑]

1909年日本殖民政府设置朝鲜总督府并导入户籍制度,不被当成人对待、没有姓氏的白丁等等各类贱民们准许拥有姓氏。

参考文献

[编辑]
  • 上原善広‘コリアン部落’ミリオン出版、2006年
  • 金永大‘朝鲜の被差别民众’解放出版社、1988年
  • 金仲燮‘衡平运动 朝鲜の被差别民・白丁その历史とたたかい’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2003年
  • 近世朝鲜の身分制度(梁永厚)
  • 関西大学人権问题研究室纪要(上)19号pp367–432,(中)21号pp33–64,(下)23号pp57–114
  • 賎民の文化史序说いくつもの日本5巻,pp161–190(岩波书店2003)
  • リーダーシップの役割:朝鲜の白丁の场合

脚注

[编辑]
  1.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 ^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 22卷 世宗5年10月8日(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