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冶城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州冶山出土的閩越宮殿的瓦當,被作為福州是冶城所在地的證據
東冶在閩越的位置

冶(城)閩東語冶城平話字Iā-siàng閩南語Iá-siâⁿ),又稱東冶,是前306年建立的閩越的都城[1]。前222年,秦朝閩中郡,冶城為郡治[2]。前202年—前110年閩越的都城,其城址一般認為位於今天中國福州屏山東南麓冶山一帶[3],但也有許多關於城址所在的不同看法,有一方觀點認為此處所指的冶城不過是閩越國為西漢所夷滅之後逃遁山谷的閩越遺民在另一地點重新建立的同名城池,[4][5]冶城建於閩越王無諸統治時期,廢於漢武帝滅亡閩越國的戰爭,作為閩越國國都共92年時間。

名稱來源

[編輯]

一般認為,「冶城」之名來源於其城址所在地的冶山春秋時期冶金家歐冶子在冶山麓設灶冶鑄,冶山故此得名,其年代先於冶城的建立。[6][7]

歷史

[編輯]

前306年,越王勾踐七世孫越王無彊與楚威王作戰,戰敗被殺,越國從此衰微,部分越國王族在此時渡海入閩,徙居越遷山(今福州市長樂區),建立了閩越國。南逃的越國貴族與古閩人融合,形成閩越人,建立了福州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冶」(又稱「東冶」),作為閩越的都城[8]

前222年,秦朝閩中郡,現今的福州為郡治[9]

前202年,漢高帝劉邦封閩越族的無諸為閩越王,統治閩中,無諸建閩越王都於冶城,冶城從此成為閩越國都城。

前110年,東越王余善漢朝發生軍事衝突,漢武帝隨即派軍隊滅亡了閩越國,閩越人被強制遷徙到江淮一帶,冶城衰亡。此後直至前85年,有閩越地區逃亡山林的遺民復出,漢朝才在冶城故地設立冶縣[10][11]

城址的爭論

[編輯]

很多學者認為冶城即東冶,其城址就在今天中國福州的屏山東南麓冶山一帶。[11][12][13]還有學者認為冶城位於福州郊區的新店鎮[7][11][14]

20世紀晚期,考古學者在福州冶山腳下發掘出閩越國宮殿的遺址,並出土了有「萬歲未央」字樣的瓦當,被當作是福州為冶城所在地的考古學證據。2012年12月,福州地鐵施工的時候,又在屏山一帶發現了西漢時期遺址,出土瓦當、花紋磚、壺、罐、爐、碗、銅鏡等上千件文物。[15][16]出土文物中包括了有「常樂萬歲」字樣的瓦當,認定是閩越王城宮殿遺址的一部分。[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徐光冀認為此次的考古發掘肯定了冶城與閩越王城就在福州。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認為此次發現的大型夯土台基和宮殿遺蹟為閩越王城位於福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8]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考古學教授歐潭生根據碳十四的檢測報告木炭的年代為春秋時期以及城牆、陶片的材料來看證明了閩越王城位於福州。[1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中華書局
  2. ^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
  3. ^ 福建最古老的池塘:有2500多年历史_中新资讯网. www.zxinzxw.com. [2023-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4). 
  4. ^ s:宋書/卷36》:「建安太守,本閩越,秦立為閩中郡。漢武帝世,閩越反,滅之,徙其民於江、淮間,虛其地。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屬會稽。司馬彪雲,章安是故冶,然則臨海亦冶地也。」
  5. ^ s:後漢書/卷112》:「〖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永寧〗永和三年以章安縣東甌鄉為縣。」
  6. ^ 《三山紀略》
  7. ^ 7.0 7.1 王宜椿,冶城考證兼探閩越開國建都年代
  8. ^ 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中華書局
  9. ^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華書局
  10. ^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
  11. ^ 11.0 11.1 11.2 徐曉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 ^ 范曄,《後漢書·卷三十三》
  13. ^ 梁克家,《三山志》
  14. ^ 范曄,《後漢書·卷一百一十二》
  15. ^ 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201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6. ^ 福州屏山站考古发掘 国家文物局专家实地踏勘. [201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8). 
  17. ^ 福州地铁站挖出上千件文物 为闽越王都遗址. [201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3). 
  18. ^ 屏山闽越国宫殿遗址:“冶在福州”一记实槌. 東南網.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19. ^ 【闽都风土】两座遗址公园 见证福州历史. 搜狐網. [202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