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令智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10月4日) |
郭令智(1915年4月4日—2015年8月5日),男,湖北安陸人,中國地質學家,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生平
[編輯]郭令智是湖北安陸人,1915年4月出生書香門第。1934年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1937年抗戰爆發隨校西遷,在重慶沙坪垻完成學業,1938年畢業,留校任助教。1939年任昆明雲南大學助教。1946年任中國地理研究所任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46到台,任台灣大學副教授、台灣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1949年由李承三、馬廷英先生推薦,赴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做研究工作。1951年,回到南京大學地質系執教。
1982年後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代校長、校務委員會主席。曾任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地學學科評議組組長、地學規劃組組長等職。
文革期間,被標以「台灣派來的特務」受到迫害。其子一歲多隨母赴台、四歲隨父母經香港返回大陸,亦被稱為「台灣來的小特務」而受歧視。
家庭
[編輯]地質學研究
[編輯]- 早年從事地質礦產與地貌研究。
- 1940年代,從事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的研究。
- 1960年前後,提出並論證了江南古島弧的存在,為西太平洋成礦帶的劃分奠定了構造背景和依據。
- 1974年,首次提出華南活動着大陸邊緣不同地質時代的海溝—島弧—弧後盆地所組成的複合體系的觀點,迄今仍為中外學者廣泛引用。
- 地質工作方面,曾與薛禹群等就三門峽水庫的修建進行庫區勘察。與肖楠森、張祖還和孫鼐等對南京長江大橋橋址進行勘察選址。為中國地質礦產部、冶金工業部、石油工業部等有關單位舉辦的板塊構造理論學習班講授普及有關理論。和施央申、盧華復、馬瑞士等合作,為國際地質大會及國內外有關期刊撰寫板塊構造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