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魏清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魏清德
出生1887年
 大清臺灣省臺北府淡水廳
逝世1964年(76—77歲)
國籍 清治臺灣(1887-1895)
日治臺灣(1895-1945)
 中華民國(1945-1964)
母校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職業記者
信仰儒教
兒女魏火曜魏炳炎
父母魏篤生(父)
親屬魏清壬(弟)

魏清德(1887年—1964年),字潤庵,號佁儗子尺寸園[1][2]臺灣新竹市人,記者、作家、翻譯家、收藏家。

生平

[編輯]

魏清德出身文人家族,在新竹市頗有名望,家庭信仰儒教並在家中供奉孔子[3]。他少時在張麟書門下學習漢文與曾吉甫門下學習漢詩,在1903年自新竹公學校(今新竹國小)第一屆畢業,入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臺北師範學校),1906年從師範畢業後至新竹中港公學校(今苗栗縣竹南鎮竹南國民小學)擔任訓導,並於1909年參加第二回普通文官考試合格。1910年1月,經櫻井勉介紹進入《臺灣日日新報》,由編輯員做起。[1]

1911年,魏清德因報社特派而赴中國大陸參觀,同行54人中多為日本人,同為臺灣人的還有新竹鄉親的鄭神賓。自1月2日從淡水起程,在廈門登岸,轉至汕頭潮州香港廣州市。5 日抵香港,13日返回臺灣。回來後自1月15日至2月22日,他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南清遊覽記錄〉分22回記述此旅。[1]

1913年4月13日,魏清德首次赴日旅遊,主要目的是參拜伏見桃山陵與參觀大阪明治紀念拓殖博覽會,16日於日本下關登岸、經大阪京都東京橫濱名古屋奈良、再回到大阪至神戶,於5月2日返回臺灣。為此旅行,他寫下〈東遊見聞錄〉33回及〈東遊吟草〉13回、詩62首。途中到訪天王寺,一行人坐上空中纜車,不巧所乘纜車中途故障,停滯半小時,次日大阪新聞記者報導此次故障意外,描述在半空纜車上的臺灣人害怕落淚。他批評報導誇張失實,反駁就算「臺人雖野蠻」,也不至於如此不堪,並提到當時車上無人掉淚,倒是日人與臺人起鬨玩笑。[1]

政治方面,1920年起,魏清德陸續任臺灣勸業無盡株式會社監察役、臺北市社會事業委員、臺北市學務委員等。1923年獲頒學者褒章,同時獲頒褒章的還有《臺灣日日新報》同事謝雪漁[1]

文化方面,1927年成為臺北詩社瀛社副社長。另外是日人漢詩團體南雅吟社中,僅有的台灣人社員。同年1927年7月成為《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任。1930年7月至8月間,在《臺灣日日新報》發表共計 25 篇的〈島人士趣味一班〉,介紹臺灣人的各種嗜好,包括金石書畫收藏、臺灣的收藏家及其藏品、圍棋、猜燈謎、園藝、音樂等等。1936年任臺北州協議會會員。[1]

魏清德晚年任台灣省合會公司總經理,仍熱心文藝活動[1]。去世前一年的1963年,膺選為國際桂冠詩人[4]

思想特色

[編輯]

中國與日本兩次旅行帶來的文化衝擊,讓魏清德思考現代化殖民主義臺灣人認同兩難等問題,認為國家要富強就要現代化,才能與其他列強並列,因此認同西方現代性與殖民主義的擴張。但文學、繪畫上,他依然偏愛中國傳統文化。[1][5]

魏清德也與胡適梁啟超等名人結交。梁啟超還曾寫給魏清德,信中要託他幫忙代買一份《福爾摩沙》雜誌寄到兵庫縣[2]

魏清德長期擔任為《臺灣日日新報》(日治時期最大官報)的漢文編輯,對於古典漢文、海外新知多所了解。身居重要媒體的要位,時常在報紙上發表具有現代性色彩的論述,討論「啟蒙」和「殖民」的關聯。以東洋本位的文明論述,時常與官方主流論述有所對話。[6]:43-44

作品

[編輯]
魏清德

小說

[編輯]

在20世紀初的臺灣,推理小說才剛引進,許多臺灣傳統文人也開始譯寫偵探小說,而當時臺灣文壇嘗試譯寫最多篇此類小說的正為魏清德,作品常載於《臺灣日日新報》,因此成為引介、譯寫柯南·道爾莫里斯·盧布朗偵探作品的重要翻譯家[7]。他認為中國法律雖然嚴酷,但因政治腐敗,使得嚴刑峻法毋寧是懲罰一般百姓,而歐洲法制之所以值得效法,首先是政治清明再來是對犯罪有科學研究,因此他對有科學成分的推理小說產生興趣,除翻譯外,也創作推理小說,如〈齒痕〉、〈獅子獄〉等[8]

漢詩

[編輯]

魏清德漢詩受到久保天隨推崇,發表超過500多首。在連雅堂《雅堂叢刊詩稿》中錄有29首。自行出版的《滿鮮吟草》、《潤庵吟草》有100餘首、《尺寸園瓿稿》中的詩作就較有限,詩集容以山水旅遊與文人之間唱酬為主。此外他還有100多篇文作,10餘篇的小說。[1]

對聯

[編輯]

艋舺龍山寺可見到魏清德的對聯與詩作,如在三川殿由康有為書寫的對聯:「龍舸渡迷津,發大慈雲,只要眾生回首,山門開覺路,入歡喜地,更進十住安心。」[9]、前殿的詩作:「南國不搖落,秋桐葉轉深。如何彈指刻,便有去來今。」、「冬顏秀孤松,南山當面起。葉風吹不妨,定力應如此。」等等[10]。他還曾發起地方父老募款給艋舺龍山寺,並委託好友黃土水製作釋迦牟尼佛塑像,後因臺北大空襲被炸毀,石膏原模由黃土水妻子廖桂枝由日本攜回送給魏清德[11]

2014年,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大學台文所教授黃美娥出版共8冊的《魏清德全集》[4]

收藏

[編輯]

魏清德的書畫收藏偏好傳統風格書畫的水墨畫,收藏的書畫古今皆有,後人捐贈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約327件的書畫收藏[2]。如胡漢民行書中堂、伊秉綬行書中堂、何紹基行書七言聯、許南英行書條幅、呂世宜書法作品、胡適致魏清德詩頁、連雅堂致魏清德信函、于右任詩卷、梁啟超詩作手卷、翁方綱楷書七言絕句廿首、豐子愷彩墨畫《獨立蒼茫自詠詩》、甘國寶指畫《虎》、周凱山水小景暨扇面中堂等。以及有徐枋笪重光呂世宜謝琯樵林覺湯貽汾等中國畫家;日本書畫家有日下部鳴鶴山本竟山鹽月桃甫木下靜涯等。[12]

家庭

[編輯]

魏清德家中排行第二,弟為魏清壬,父親魏篤生設啟英社作育數十年[1]。魏清德兒子魏火曜魏炳炎都曾擔任過台大醫學院院長[4]

2005年5月到10月,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展出以「先生」風範為家教世代延續的家族人物,介紹新竹北門前街的魏篤生、魏清德、魏清壬及魏火曜等人。魏家後代多人親臨,也有臺灣醫學界人物聚會。[13]

參考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謝世英.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日治文人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藝術學研究》 (台灣: 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 2011-05, (第八期)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謝世英. 〈魏清德的雙料生涯─專業記者與書畫嗜好〉. 《歷史文物》 (台灣: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7-12, 第十七卷 (第十二期) (中文(臺灣)). 
  3. ^ 魏如琳. 〈我的祖父魏清德先生〉(下). 《臺北文獻》 (台灣: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9-03, (第167期)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林孟婷. 台文館出版魏清德全集. 《自由時報》. 2014-01-29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8) (中文(臺灣)). 
  5. ^ 林以衡.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魏清德東北亞紀行的文明之旅與漢文體驗〉. 《漢學研究》 (台灣: 漢學研究中心). 2012-12, 第30卷 (第4期) (中文(臺灣)). 
  6. ^ 黃美娥. 發現「魏清德」的意義. 魏清德全集.詩卷 (臺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3. 
  7. ^ 黃美娥. 〈另類現代性一《台灣日日新報》記者魏清德的文明啟蒙論述〉. 《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 台灣: 麥田出版社. 2005-01-06. ISBN 9867413695 (中文(臺灣)). 
  8. ^ 王品涵. 〈由練習到熟習 論魏清德的偵探小說創作〉. 《竹塹文獻》 (台灣: 竹塹文獻雜誌社). 2013-11, (第55期) (中文(臺灣)). 
  9. ^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對聯. 艋舺龍山寺官網.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中文(臺灣)). 
  10. ^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詩文. 艋舺龍山寺官網.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中文(臺灣)). 
  11. ^ 蔡文怡. 《藝林之美》. 台灣: 中央日報出版部. 1983 (中文(臺灣)). 
  12. ^ 黃美娥. 《魏清德舊藏書畫》. 台灣: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7-11-01. ISBN 9789860118711 (中文(臺灣)). 
  13. ^ 蔡聰挺. 「先生世家:魏篤生、魏清德、魏清壬、魏火曜」開幕茶會. 大台灣旅遊網. 2005-08-24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