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馮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勝
馮勝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馮勝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大明太子太師
爵位宋國公
追封寧陵王
族裔漢族
原名馮國勝
諡號武壯
出生約1330年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
逝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應天府
配偶何氏[1]
親屬父親馮文質
哥哥馮國用
女兒馮氏(嫁周王朱橚
義女馮秀梅
女兒馮文敏
侄子馮誠

馮勝(約1330年-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定遠(安徽定遠)人,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明朝開國功臣,封宋國公。

馮勝早年結寨自保,後隨兄長投奔朱元璋,追隨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後隨徐達北伐,平定甘肅,又率軍進攻遼東,降服納哈出。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在開國功臣中排行第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受忌憚引咎而死,據傳其被迫自殺或被賜死。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古史宣稱,馮勝生時黑氣滿室,經日不散。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朱元璋到妙山時,馮勝隨兄長一同歸附[2]。至正十三年(1353年),破滁州、和州,拔採石。馮國用去世後,馮勝襲其官職,統領親軍[3]。至正二十年,陳友諒進逼龍灣。朱元璋率軍抵禦,戰於石灰山。馮勝攻其中堅,大敗陳軍,又繼續追擊,敗陳軍於採石,於是收復太平。馮勝隨軍征討陳友諒,攻克安慶水寨,長驅直入江州,晉升為親軍都護。至正二十三年,馮勝又隨軍解安豐之圍,升任同知樞密院事。馮勝隨軍參加鄱陽湖之戰,下武昌,克廬州,然後調兵攻取江西諸路[4]

又與諸將收復淮東,克海安壩,取泰州徐達圍攻高郵不下,回軍支援宜興,而命馮勝督率所留軍隊。高郵守將詐降,馮勝命指揮康泰率數百人先行入城,吳軍關閉城門,將他們全部殺害。朱元璋大怒,將馮勝召回,責罰十大杖,然後命他步行回高郵。馮勝既慚愧又氣憤,拼力進攻。徐達也自宜興返回,增兵攻克高郵,然後攻取淮安。安豐城陷,在舊館擒獲吳將呂珍。此後攻佔湖州平江,馮勝功勞僅次於常遇春,再升為右都督。此後,馮勝跟隨徐達北征,攻下山東諸州郡[5]

南征北戰

[編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馮勝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罪而被貶官,任都督同知。隨後,馮勝率軍逆河而上,取汴梁洛陽,攻下陝州,直趨潼關。守將夜逃,於是奪潼關,取華州。返回汴梁之後,被授為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隨即跟隨徐達進攻山西,由武陟攻取懷慶,越過太行山,克碗子城,攻取澤州潞州,於猗氏擒獲元右丞賈成。又克平陽絳州,擒獲元左丞田保保等,俘獲將士五百餘人[6]。洪武二年,馮勝率軍渡過黃河,直趨陝西,攻克鳳翔。然後渡過隴水,攻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服李思齊。又回軍跟隨徐達圍攻慶陽擴廓帖木兒遣將進攻原州,聲援慶陽。馮勝扼守驛馬關,打敗其將,於是攻克慶陽,生擒張良臣。陝西全部平定[7]。九月,朱元璋召徐達回京,命馮勝駐守慶陽,節制諸軍。而馮勝卻認為關陝已定,擅自率領全軍返回。朱元璋大怒,對馮勝加以切責。念其功大,赦免了他,未予治罪。但所賞金幣,未及徐達的一半[8]

第二年正月,馮勝以右副將軍的身份與徐達一起出西安,直搗定西,擊敗擴廓帖木兒,俘虜兵馬數萬。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進攻略陽,擒獲平章蔡琳,然後進入沔州。另外派遣其他將領自連雲棧攻取興元,調兵吐蕃,在西北征討哨極。班師之後,馮勝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參與軍國大事,並封為宋國公,年祿三千石,並被授予丹書鐵券。鐵券中謂馮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天下。所以對馮勝稱讚備至[9]。洪武五年,因馮勝效力四方,因而與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分別被賜給彤弓[10]

洪武五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即明太祖第二次北伐。命馮勝為征西將軍,率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從西路出擊,攻取甘肅。到蘭州時,傅友德率領驍騎為前鋒,再敗元軍,馮勝復敗之於掃林山。到達甘肅,元將上都驢出迎投降。到達亦集乃路時,守將卜顏帖木兒也降。馮勝軍駐紮別篤山,岐王朵兒只班逃走,馮勝率軍追擊,並俘獲其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11]。這場戰役中,徐達的中路軍為擴廓帖木兒大敗於嶺北,死傷萬餘人,李文忠輕敵冒進阿魯渾河,與哈剌章激戰,後因糧草不足而還[12]。唯獨馮勝斬俘甚多,全勝而返,然而並未留兵駐守戰獲之地。但當時有人說他私藏駝馬,因而未獲賞賜。此後,馮勝多次前往臨清、北平練兵,率軍出大同征討北元,鎮守陝西及河南。其女被冊封為周王妃[13]

進攻遼東

[編輯]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馮勝為總兵官,掛征虜將軍印,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率南雄侯趙庸等步騎兵共二十萬前去金山征討納哈出。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都隨行。朱元璋又派所俘納哈出部將乃剌吾攜帶璽書前去諭降。馮勝軍出松亭關,分別修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在大寧駐紮兩個多月後,馮勝留下五萬軍隊駐守,而率全軍進逼金山。納哈出見到乃剌吾後大驚道:「你還活着嗎?」乃剌吾向他述說朱元璋的恩德。納哈出很高興,便派遣其左丞探馬赤等前來獻馬,並且偵察馮勝軍軍情[14]

此時,馮勝軍已經深入,翻越金山,到達女直苦屯,降服納哈出部將全國公觀童。明軍突然到達,納哈出感到寡不敵眾,便按乃剌吾所說,請求投降。馮勝派藍玉率輕騎前往受降。藍玉用酒招待納哈出,飲得正歡時,藍玉脫下衣服給納哈出穿。納哈出不肯穿,並對左右咄咄而語,企圖逃跑。馮勝的女婿常茂當時在座,他突然躍起向納哈出的手臂砍去。都督耿忠將他擁去見馮勝。納哈出的將士及妻子兒女十餘萬人駐紮在松花河,聽說納哈出受傷,大驚而潰。馮勝派遣觀童將他們招降,獲得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及輜重綿亙百餘里。馮勝軍回至亦迷河時,又俘獲其殘兵二萬餘人、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後,被殺[15]

師還之時,馮勝將捷報上奏,並將常茂激變的情形也一起奏上,率領投降的二十萬人全部入關。朱元璋大為高興,派遣使者前去迎接慰勞馮勝等,而將常茂套上械鎖。當時有人揭發馮勝藏匿了許多良馬,派門人向納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異寶,王子才死二天便強娶其女,因而喪失降、附之心,又損失濮英三千騎兵,而常茂也趁機攻擊馮勝之過。朱元璋大怒,沒收馮勝的大將軍印,命他在鳳陽建宅居住,定期上京朝見,諸將士也無賞賜。馮勝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統率過大軍[16]

晚年經歷

[編輯]

洪武二十一年,馮勝奉詔調遣東昌番兵征討曲靖。番兵中途反叛,馮勝鎮守永寧,進行安撫。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命馮勝在太原平陽招民為兵,立衛屯田皇太孫冊立後,馮勝被加封太子太師,偕同潁國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練兵,諸公、侯均聽其節制[17]。當時所詔列的德隆望重的勛臣有八人,馮勝居第三位。朱元璋年事已高,對人猜忌甚多。馮勝功勞最多,多次因小事違背了朱元璋的心意。藍玉被殺當月,馮勝應召回京[18]

馮勝平時在打穀場的地底下埋了許多個大腹小口的瓦瓮。「藍玉案」發生一年餘以後,其親戚向朱元璋控告馮勝私埋兵器。之後朱元璋召馮勝飲酒,說:「我不管這件事。」馮勝返回後便自殺身亡[19]。亦有一說被賜死[20]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馮勝祠」[21]。崇禎十七年(1644年),弘光帝追封他為寧陵王,諡「武壯」[22]

註釋

[編輯]
  1. ^ 明太祖實錄》(卷131):「癸巳,宋國公馮勝夫人何氏卒。遣使齎敕至汴梁,諭勝曰:「五月三日,爾夫人何氏以疾終。今命使馳驛往報,其安葬之道何如,或可自歸議之。」」
  2. ^ 明史》(卷129):「馮勝,定遠人。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最後名勝。生時黑氣滿室,經日不散。及長,雄勇多智略,與兄國用俱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
  3. ^ 明史》(卷129):「國用之卒,子誠幼,勝先已積功為元帥,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4. ^ 明史》(卷129):「陳友諒逼龍灣。太祖御之,戰石灰山。勝攻其中堅,大破之,又追究破之採石,遂復太平。從徵友諒,破安慶水寨,長驅至江州,走友諒。進親軍都護。從解安豐圍,遷同知樞密院事。從戰鄱陽,下武昌,克廬州,移兵取江西諸路。」
  5. ^ 明史》(卷129):「與諸將收淮東,克海安壩,取泰州。徐達圍高郵未下,還師援宜興,以勝督軍。高郵守將詐降,勝令指揮康泰帥數百人先入城,敵閉門盡殺之。太祖怒,召勝決大杖十,令步詣高郵。勝慚憤,攻甚力。達亦自宜興還,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安豐破,擒吳將呂珍於舊館。下湖州,克平江,功次平章常遇春,再遷右都督。從大將軍達北征,下山東諸州郡。」
  6. ^ 明史》(卷129):「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陝州,趨潼關。守將宵遁,遂奪關,取華州。還汴,謁帝行在。授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尋從大將軍征山西,由武陟取懷慶,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澤、潞,擒元右丞賈成於猗氏。克平陽、絳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獲將士五百餘人。」
  7. ^ 明史》(卷129):「二年渡河趨陝西,克鳳翔。遂渡隴,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李思齊。還從大將軍圍慶陽。擴廓遣將攻原州,為慶陽聲援。勝扼驛馬關敗其將,遂克慶陽,執張良臣。陝西悉平。」
  8. ^ 明史》(卷129):「九月,帝召大將軍還,命勝駐慶陽,節制諸軍。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賞賚金幣,不能半大將軍。」
  9. ^ 國朝獻徵錄》(卷6):「俄復為右都督,再以征虜右副將軍同大將軍出西安,搗定西,大破王保保之師,鹵其士馬數萬。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也,分兵自秦州南一百八渡,徇略陽,禽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又遣別將由鳳翔入連雲棧,合攻興元,克之,蜀地大震。移兵平西,薄征哨極於西北,凱還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賜券,予告以勝兄弟親同骨肉,痛切肢體。又謂勝十餘年間內,則除肘腋之患,外則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稱揚甚至,賜文綺帛八十疋。」
  10. ^ 明史》(卷129):「明年正月複以右副將軍同大將軍出西安,搗定西,破擴廓帖木兒,獲士馬數萬。分兵自徽州南出一百八渡,徇略陽,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遣別將自連雲棧取興元,移兵吐番,征哨極於西北。凱旋,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誥詞謂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稱揚之者甚至。五年,以勝宣力四方,與魏國公達、曹國公文忠各賜彤弓。」
  11. ^ 明史》(卷129):「擴廓在和林,數擾邊。帝患之,大發兵三道出塞。命勝為征西將軍,帥副將軍陳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肅。至蘭州,友德以驍騎前驅,再敗元兵,勝複敗之掃林山。至甘肅,元將上都驢迎降。至亦集乃路,守將卜顏帖木兒亦降。次別篤山,岐王朵兒只班遁去,追獲其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
  12. ^ 明史》(卷125):「五年復大發兵征擴廓。達以征虜大將軍出中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東道,征西將軍馮勝出西道,各將五萬騎出塞。達遣都督藍玉擊敗擴廓於土刺河。擴廓與賀宗哲合兵力拒,達戰不利,死者數萬人。帝以達功大,弗問也。時文忠軍亦不利,引還。獨勝至西涼獲全勝,坐匿駝馬,賞不行,事具《文忠》、《勝傳》。」
  13. ^ 明史》(卷129):「是役也,大將軍達軍不利,左副將軍文忠殺傷相當,獨勝斬獲甚眾,全師而還。會有言其私匿駝馬者,賞不行。自後數出練兵臨清、北平,出大同征元遺眾,鎮陝西及河南。冊其女為周王妃。」
  14. ^ 明史》(卷129):「久之,大將軍達、左副將軍文忠皆卒,而元太尉納哈出擁眾數十萬屯金山,數為遼東邊害。二十年命勝為征虜大將軍,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帥南雄侯趙庸等以步騎二十萬征之。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皆從。帝複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出松亭關,分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大寧逾兩月,留兵五萬守之,而以全師壓金山。納哈出見乃剌吾驚曰:「爾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納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馬,且覘勝軍。」
  15. ^ 明史》(卷129):「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剌吾請降。勝使藍玉輕騎受之。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勝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擁以見勝。納哈出將士妻子十餘萬屯松花河,聞納哈出傷,驚潰。勝遣觀童諭之乃降,得所部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互百餘裏。還至亦迷河,複收其殘卒二萬余、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後,為敵所殺。」
  16. ^ 明史》(卷129):「師還,以捷聞,並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入關。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繫茂。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於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
  17. ^ 明史》(卷129):「二十一年奉詔調東昌番兵征曲靖。番兵中道叛,勝鎮永甯撫安之。二十五年命籍太原、平陽民為軍,立衛屯田。皇太孫立,加太子太師,偕潁國公友德練軍山西、河南,諸公、侯皆聽節制。」
  18. ^ 明史》(卷129):「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
  19. ^ 國榷》(卷10):「上予勝酒,曰:「我不問。」勝歸,遂自殺。」
  20. ^ 明史》(卷129):「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而國用子誠積戰功雲南,累官至右軍左都督。」
  21. ^ 光緒《祥符縣志》載:「宋國公馮勝祠在新昌坊,祀明朝功臣馮勝。成化十一年建。有功於汴故祀之。明末水沒」
  22. ^ 清·李天根爝火錄》(卷6):「追補開國名臣贈諡。傅友德贈麗江王,諡「武靖」。馮勝贈寧陵王,諡「武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