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
外觀
29°11′38″N 91°46′19″E / 29.19389°N 91.77194°E
昌珠寺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七世紀 |
編號 | 1-82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昌珠寺(藏語:ཁྲ་འབྲུག་དགོན་པ།,威利轉寫:khra-'brug dgon-pa,藏語拼音:Changzhug Gönba)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是西藏最早的佛寺之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曾在此居住。昌珠寺占地面積4667平方米,主體建築措欽大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其布局與拉薩大昭寺相似。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由來
[編輯]昌珠寺位於貢日山南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吐蕃時期第一個佛堂,由松贊干布主持修建,後發展成為三寶具足的佛寺。今天的規模是在公元14世紀絳曲堅贊時代基本定型和延續下來的,後來成為格魯派寺院。[2]
「昌珠」是藏語「鵬與龍」之意。相傳吐蕃王松贊干布時代,當時此地為一片大水,內藏毒龍,松贊干布想泄水築城,用法師之計,以大鵬降龍,7日水干,築基建寺[3]。另一則傳說則是:文成公主初入藏時,夜觀天象,日察地形,發現吐蕃全域的地形極似一仰臥的羅剎女,極不利於吐蕃王朝立國,須在羅剎女的心臟和四肢建廟以鎮之。於是昌珠寺便屹立在了羅剎女的左臂上。[4]
建築特色
[編輯]昌珠寺建築規模宏大,由大殿、轉經圍廊、廊院三部分組成,共二層,磚木結構。主體建築是措欽大殿(大經堂),大殿下層布局和形式與大昭寺大殿相仿。有60根粗大的木柱支撐,是全寺僧人每日誦經和舉行重要宗教活動的場所。大經堂的周圍分別排列著12座神殿,每座神殿供奉的神佛菩薩各不相同。
藝術文物
[編輯]- 措欽大殿內供奉一豎三世佛像,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佛彌勒佛。三世佛像由全銅澆鑄而成,與其它廟佛像只用銅皮包裹不同,十分罕見。
- 托且拉康殿內,保存著一個土灶,上面放有陶盆,據說是當年文成公主曾使用過的。「托且」在藏語中的意思是「謝謝」或「感謝」[3]。
- 釋迦牟尼唐卡:即「釋迦牟尼緙絲唐卡」,相傳由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緙絲釋迦牟尼像,像高2.92米、寬1.72米,釋迦牟尼著紅色袈裟,袒右肩,袈裟上飾八珍寶(即法輪、白海螺、白傘,幢、蓮花、水罐、金魚、吉祥結); 肌膚為金色,藍色高肉髻,背光中遍飾蓮花,結跏趺坐於覆蓮座上;右手結觸地印,左手結禪定印。像左上為太陽,正中為三足金烏,右為月亮,其中有玉兔在桂樹 下搗藥。像上端有梵文兩行。整幅唐卡織法平整、緊密,極為精美絢麗,屬明代緙絲像中的精品。[5]
- 珍珠唐卡:用珍珠串起成線條繪出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堅期木厄額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木竹巴王朝時期,由當時的乃東王的王后出資製成的。整幅唐卡長2米,寬1.2米,鑲嵌珍珠共計29026顆,鑽石一顆,紅寶石二顆,藍寶石一顆,紫寶石0.55兩,綠松石0.91兩(計185粒),黃金15.5克,珊瑚4。1兩(計1997顆)。[6]
參考文獻
[編輯]-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Ⅲ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257. ISBN 7-5010-1525-2.
- ^ 西藏昌珠寺:山南第一佛堂.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
- ^ 3.0 3.1 西藏甘珠寺雍布拉康建筑室内装饰.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 ^ 昌珠寺景点介绍.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 ^ 释迦牟尼缂丝唐卡.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2).
- ^ 西藏珍贵文物唐卡《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 中國唐卡網.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