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殲-1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殲-12/J-12
類型 多用途戰鬥機
製造商 南昌飛機製造廠
設計者 南昌飛機製造廠
首飛 1969年
狀態 未有服役
主要用戶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殲-12超音速超輕型殲擊機,是南昌飛機製造廠於1970年代前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的前線戰鬥機。

設計開發歷史

[編輯]

1960年代中後期,中國空軍根據當時的局部戰爭的經驗,特別是第三次中東戰爭越南戰爭的空戰以及中國空軍與海航在海南島及廣西雲南邊陲與美軍的防空作戰實踐證明,即使在廣泛使用空空飛彈的情況下,戰鬥機在近距離時利用機炮進行格鬥仍不可避免。格鬥中,戰鬥機常被迫以儘可能小的轉彎半徑或儘可能快的轉彎速率,繞到敵手後方,占據有利的射擊位置。速度較低或機體重量較輕的飛機,如越南人民軍空軍米格-17在空中格鬥中與美國的F-105F-4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優勢;中國軍隊當時也用殲五殲六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美軍的現代化戰機。中國空軍預計未來戰爭中空軍機場是敵方打擊摧毀的重要目標,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隨時能打隨地能戰的小型殲擊機就像空中的游擊隊員,可以在敵方預計不到的地方出現,「適應人民戰爭需要、實現廣泛、分散的空中游擊戰」。為此,中國空軍提出研製、裝備超輕型前線戰鬥機,重量在4噸左右,可以裝在卡車上機動轉場部署;機動性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盤旋性能突出。

1969年8月,中央軍委批准了空軍航空工業領導小組(當時空軍對第三機械工業部實行軍管)向南昌飛機製造廠設計室及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分別下達了「小殲」研製任務,要求設計小、輕、靈類型的超輕型殲擊機。南昌飛機製造廠完成了這種飛機的方案設計。空軍負責裝備科研的副司令員曹里懷擔心方案的可靠性,要求南昌飛機製造廠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徵求對方案的意見。

南昌飛機製造廠以陸孝彭任主設計師,用1年零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殲十二詳細設計、主要風洞試驗、強度試驗和系統模擬試驗。1970年3月,型號名稱定為殲十二。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首批製成3架樣機。隨後針對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如超音速氣動問題),對飛機做了10多項重大改進,重新發圖、製造。改進後的飛機於1975年7月1日試飛成功,至1977年1月止,殲-12共試飛一百多架次,完全達到原下達的戰術技術指標的要求。

殲-12空重僅3.1噸,是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1973年9月10日,殲-12在北京匯報表演,葉劍英對飛機性能讚譽有加,稱其為「空中李向陽[1]。但是受限於過小的身材,飛機的攜帶武器量,航程等均受到限制。加上機頭進氣,殲-12也無法裝載機載雷達,最終空軍沒有批量生產訂貨。

性能數據

[編輯]

殲十二飛機裝一台渦噴六發動機,飛機重4.1噸,最大馬赫數1.8,機內燃油貯量為1250千克,可帶兩個400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為1385千米。機載武器是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另外可掛2枚紅外制導的空對空飛彈。飛機採用機頭進氣形式,這是因為當時裝機發動機只有細長的渦噴六可用,如果機身兩側進氣,飛機長度將嚴重超限。

  • 全長:10.30 m
  • 全幅:7.20 m
  • 全高:3.73 m
  • 翼面積:16.0 m²
  • 空重:3,172 kg
  • 最大離陸重量:4,530 kg
  • 最大速度:1,300 km/h
  • 發動機:1台WP-6Z(推力2,500 kg)
  • 航程距離:688 km
  • 升限:16,970 m
  • 升力:10,800 m/min
  • 機員:1名
  • 1門30毫米機炮、1門23毫米機炮、2枚飛彈掛載點

參考

[編輯]
  1. ^ 空軍裝備部政治部. 欲打“空中游击战”的歼12:起飞距离仅500米. 解放軍報. 2009-12-14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